首页>>工程机械>>高端访谈>>
为技术而生——张金兴的51年技术路
- 时间:2013-05-14 16:47
- 来源:第一工程机械网
我是工程机械行业中的一个老兵。我见证了工程机械行业的起步、成长与发展,更主要的是行业培养、带动和鞭策了我的成长,我的成长始终和行业成长联系在一起。”采访一开始,张金兴老先生就用最真挚的话语表达着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感怀。但其实在这种感恩中,更加饱含了张金兴对于行业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时至今日,张金兴仍然在用自己有限却又强大的技术力量回报着行业与社会,他期待着行业进步亦跟随着行业前行。
张金兴
一生的技术情
1962年,张金兴正式进入工程机械行业,从事自行式铲运机、拖式铲运机和轮胎式推土机等产品的研发、试制、统图与生产。尽管那时的条件很艰苦,资料匮乏,可借鉴的样机有限,但凭借着对科研工作执着的追求以及对技术设计的激情与向往,几乎有6年的时间,张金兴都奔波在厦门、郑州等各个地区的工程机械企业中,为产品的升级与创新付出了大量精力与心血。那时的他推导出了轮胎式产品车体转向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数学模型,为自行式铲运机自主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面对自己工作中的艰辛与困难,张金兴却如此表述:“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技术,60岁时还一直在画图。但是我却从来都没有感到过难熬,最痛苦的时候可能就是没有活干的时候吧!”一句简单甚至有点不可思议的话,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位老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机械行业科研工作的热爱。或许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张金兴与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就注定结下了不解之缘。
创新基础理论
1969年,从基层企业回来后,张金兴开始钻研土壤切削原理的研究与创新。当时他自寻课题不让自己的科研活动停下来,分析了工程机械产品(主要针对铲土运输机械)的能量来源、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全过程。发动机动力由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和液压能来实现对土壤做功。因此,通过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可利用能量仅有30%左右。在此基础上,张金兴就开始思考能否将化学能直接作用于土壤上,从而提高能量的效率。
经过7年多的探索,张金兴研发出了频爆式开挖土壤的方式,建立了柴油燃烧直接作用于土壤上的效率模型,设计了频爆式推土机和挖沟犁的试验样机。在此期间,他曾多次进行实地试验,在大庆-30℃气温下,开展的频爆式挖沟犁试验在全国尚属首例。当笔者问到何以选择如此艰苦的条件时,张金兴的回答让人为之一震,他表示:“天气越冷越好啊,越冷越有利于冻土的爆破试验。”可见,张金兴为科研贡献的不仅是技术,更有毅力。
20世纪70年代末,张金兴又开始了土壤与机器地面力学的研究。通过分析地面参数与设备的相互关系,为产品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在承担云南小龙潭3000t/h斗轮式挖掘机课题时他开展了煤岩切割比阻力畸变理论的研究,建立了煤岩切割比阻力数理模型,为斗轮式挖掘机动力选择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同时,张金兴还从事了工程机械路面行驶理论、低比压检测及预测、摊铺机熨平板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
路面机械研发先驱
紧接着,20世纪80年代初,张金兴开展了对于行业影响深远的路面机械研究。那时,由于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局限,我国所有的高等级路面机械设备,例如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稳定土拌合机等均来自国外。为此,张金兴在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提出开展路面机械研究建议,尽快打破国外的持续垄断。在他的建议下,1985年,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成立了路面机械研究室,为路面机械的国产化之路打了头阵。
随后,张金兴等一批技术人员又在引进消化国外机械式摊铺机的基础上,将具有本土特色的摊铺机推广起来。用张金兴的话说,日本想用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箱等零部件拦住我们,这根本就不可能。
而对于全液压稳定土拌和机的研发,再次验证了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而同时,外资品牌也因此受到了较大冲击。张金兴自豪地说:“仅仅7年时间,我国基本上已经把外国品牌挡在了国门之外,目前路面机械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推动再制造发展
2005年之后,张金兴将重心转移至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欲将再制造理念与模式推向整个行业。但是,对于再制造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瓶颈,张金兴也提出了几点想法。
第一,打破概念阻碍。从目前发展来看,再制造不应受到固定概念的束缚。企业应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管理经验和社会责任感,大胆走出去,而经验、管理和模式化也定将在探索中逐步形成。
第二,突破技术局限。对于现今我国再制造的技术水平,张金兴坦白表示,距离发达国家还很远。但面对实际的技术推进,张金兴也创新性地提出了再制造性设计。他表示:“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应将再制造考虑进去,包括哪些部件可以再制造,部件如何拆卸与清洗等。之后还应进行绿色设计论证,也就是评价资源、能源和成本的分析,为产品的再制造提供最可靠且科学的数据支持。而到了产品的后半期,要根据先前的再制造设计,进行寿命评估,选取最适合的再制造方法,为产品的循环利用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第三,建立工程机械产品退役制度。建立该制度是解决再制造产业链源头的关键问题,是工程机械再制造毛坯具有可再制造性和再制造价值的政策保证,并能使工程机械用户在施工期间始终使机械设备处于高效能状态。这是有利国家、有利企业、有利用户的多赢举措。
第四,工程机械退役产品逆向物流的规范化、制度化。为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已制定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并研究对列入目录的再制造产品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再制造提供信贷、担保等投融资服务,这对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但目前工程机械退役产品逆向物流的规范化、制度化尚处于起步时期,尤其是退役产品回购中的销项税额评估还有一定的难度,成为影响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第五,把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名录。国家应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施工企业优先采购再制造产品,把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纳入采购目录。
第六,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在招投标中应一视同仁。加快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进入流通市场的另一个举措,就是在机械设备、工程施工等招投标中再制造产品应与新产品具有同等资格,应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第七,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化有赖于国家政策的规范、指导和激励。
发挥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对再制造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协调、引导作用;发挥再制造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和技术辐射作用;发挥并激励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用户群体的消费积极性,增强用户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同感;发挥工程机械代理商在产业链中的驱动力作用;发挥再制造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第八,注重信息化。张金兴强调,产品部件一定要有自己的唯一标识,也就是加强再制造中的信息化建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时间为维修产品提供部件,同时还能够确保产品的再制造品质。
在采访的最后,张金兴用了两个字来形容现今工程机械行业所面临的发展空间,这两个字就是“巨大”。
张金兴表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基因就是创新,一切都是第一次,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但是面对未来的无限机遇,我们应拥有足够的信心。因为,从一张白纸发展到今天走向世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具备这种基因与素质。”
张金兴的这句话,像是说行业,又像是说自己。就像开始说的那样,我们将始终与行业共成长。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