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机械>>商用车>>行业资讯>>
谭旭光:我回家了
- 时间:2018-09-07 13:16
- 来源:经济导报
——入主中国重汽,打造中国第一商用车企
【原标题】谭旭光:我回家了——入主中国重汽,打造中国第一商用车企
因为中国重汽,他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9月1日,周六,济南,中国重汽集团。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6只股票的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山东交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被任命为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其旗下上市公司数量由此增至7家,全球最大的商用车产业集群也藉此在山东诞生。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出席中国重汽干部大会,他表示,这是济南市委根据重汽集团与重工集团战略合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报经省委同意,慎重研究决定的。
在国企重组整合起航的重要时刻、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现年57岁,执掌潍柴20年,被誉为“谭大胆”的谭旭光何以被委此重任?接下来他如何出招下好这盘棋?如何将“谭式”风格融入重汽管理——
面对诸多疑问,9月3日下午5点,在潍柴动力北京公司,谭旭光在接受包括经济导报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一如既往的踌躇满志:“我只告诉你,我准备好了;具体的措施不能说,说了不就泄密了?”他呵呵笑着,笑声中透着自信与霸气。
“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领导找我谈话时,我就想我到重汽第一句话说什么呢?我想了很久,我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回家了——”面对记者追问出任中国重汽董事长的感受,谭旭光直言不讳,“是中国重汽培养了我”,中国重汽是他的“家”,这次是他“回家”。除了强硬果敢的一面,一个颇具人文情怀的企业家形象跃然纸上。
强硬的改革者
对多数重汽人而言,谭旭光的到来意味着一场全面深刻的改革即将开启。
37岁临危受命于潍柴的谭旭光,在20年的时间里,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将潍柴打造成一个营收超过2000亿元的跨国集团。“约法三章”“三三制改革”等见证潍柴改革成长的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有的案例甚至被收入哈佛商学院和北大教材。许多评价认为,谭旭光是一个思路清晰,意志坚定,手段强硬的改革者。
在9月1日下午召开的中国重汽第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重汽人即感受到了谭旭光强硬改革者的形象。他站在演讲台前,熟练地操作着PPT,会议一开始,即提出进行会议改革:“会议的形式,不设主席台,谁讲话谁上来站着讲。”
对包括中国重汽在内的许多大企业尤其是国企而言,召开公司级会议,副总以上的领导在主席台就坐,是最常见的开会方式,谭旭光却要求撤掉主席台,让人耳目一新。
之后,他明确表态要把中国重汽的房地产卖掉,“我听说,中国重汽的房地产是品牌,我马上考虑把他卖掉”。这对中国重汽而言,是不小的震动——据了解,2017年,中国重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05亿元,其中房地产版块约400亿元,如果去掉房地产,中国重汽集团的营收减少近一半。
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对卖掉房地产业务,谭旭光依然非常坚定“我向总书记承诺一分钱房地产不做,心无旁骛攻主业,我要践行对总书记的承诺。”在潍柴改革中说一不二的谭旭光,对中国重汽的改革,看来依旧说一不二。他对原则一以贯之的坚持,赢得了许多人的敬重。
在潍柴的改革中,最艰巨复杂的是人事制度改革,这是企业改革的最关键之处。许多国企改革不彻底不深入,往往就是输在了人事改革上。对此,谭旭光毫不避讳:“中国重汽是一大集团,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改革,就是要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他直言,改革必然撞击矛盾,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他期望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实现高层次人才聚集。业绩导向,许多国企倡导的多真正落地的少,借口往往是复杂。在谭旭光看来,“业绩导向很简单,干好的,给钱给股份、给票子、给帽子。”但重奖不是白给,“你得给我东西,不给我东西,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降职,第三次解雇。那也是高压力的。”坚持原则的谭旭光奖罚严明。
改革必然触及许多既得利益者。从潍柴改革中一路走来的谭旭光非常清楚“亮剑”剑锋指向哪里。“从今年的预算开始抓起。所有的费用必须按照10%降,特别是采购部门,如果干不了,我们就换人。保证后面的很多部长争着干;坚决消灭采购中的问题。”熟悉谭旭光的人都知道,“谭大胆”不仅仅胆大,还非常强硬,“不换思想就换人”的事在潍柴、在山东重工以及海外公司司空见惯,中国重汽肯定也不例外。
许多人知道,谭旭光是个“牛脾气”,想做的事排除万难也要做。而最艰巨的改革得以顺利落地,除了强大的执行力外,谭旭光还敢于身先士卒,勇于担当。1998年他上任潍柴厂长,为力推改革,他首先对自己“约法三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履职中国重汽,他依旧对自己“约法三章”,从自己做起,无欲则刚。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职业疯子”
意志坚定的谭旭光做起事来目标很明确,“要做就做第一,不争第一就是在混”,在多个场合,他公开表明自己的人生信条。面对中国重汽,他仍然充满豪情:“用3年时间,让重汽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否则,我来中国重汽就没任何意义。我态度很明确,中国重汽称第一,陕重汽成第二。”
1961年出生,属牛的谭旭光在许多人看来很“牛”。在他的带领下,潍柴做到了多个行业第一,目前业务覆盖动力系统、智能物流、汽车业务、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智能物流、豪华游艇和金融服务六大板块,拥有潍柴发动机、陕汽重卡,法拉帝游艇、德马泰克、PSI等行业领导者品牌。
对中国重汽,他还是剑指行业第一。但在国内外巨头激烈竞争的舞台上,要做到业内第一,谈何容易。谭旭光在中国重汽的第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两个特色文化:不争第一就是在混、一天当两天半用。他说,潍柴的高管干部从来没有星期天;潍柴所有的公司级会议,一律晚上开。白天是部门内部研究工作,同时对客户;潍柴集团办公会、党委会跨系统的,一律晚上开。有这种拼搏奉献精神,才能打造出钢铁团队、虎狼之师。
“一天当两天半用”,其实潍柴耀眼的业绩就是这么干出来的。20年前,谭旭光在履新潍柴的就职演说上,提出“公司领导每周工作六天,休班一天,拿出更多的时间研究企业决策。”从此,潍柴管理部门的工作时间从每周五天变为每周六天,雷打不动,直到今天。而6天的工作时间里,晚上加班、开会,几成常态。潍柴人也早已习惯了这种“超人”工作模式。谭旭光更是个工作狂,一年1/3的时间在外出差,回到潍柴就是晚上开会、开会、学习讨论、研究决策。
在谭旭光看来,“世界级的企业家,,一定是职业疯子。”他认为,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就要有激情,有担当,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工作狂人谭旭光喜欢拿出很多时间用来交流学习,这是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战略创新和改革思路因此常在业界领先。“去年,我花了120天在国外飞,跑了十几个国家,与三十几个企业进行交流。”他举例说。
对高管团队、技术人员,他也有同样的要求。据了解,潍柴现在与美国斯坦福商学院、斯坦福机械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亚琛等都有合作,国内的校企合作更多。“带着题目合作,问题导向。我们要出去学,到汉诺威去学,整个潍柴动力体系大约去了100多人,每人带一个题目回来。每次回来就解决1个问题。解决不了,自己拿出差费。”谭旭光认为,必须实现开放合作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有,才能争第一。
永不服输的谭旭光在2018年7月于潍柴召开的纪念改革创新发展20周年大会上,在《心无旁骛 勇攀高峰》的主题报告中表示:“从1998年至今,20年改革创新,成就了两个十年蜕变,深刻改变了一个传统国企的发展命运。”这是他向潍柴交出的亮靓丽答卷。对中国重汽,他正用梦想和激情勾勒着另一幅美丽的画卷。
家国情怀 诗意人生
个性鲜明的谭旭光除了强硬的一面,激情、浪漫、颇具人文情怀的一面也广为人知。
在中国重汽 ,他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我回家了——”
曾是中国重汽子公司的潍柴,因为发展的需要,经山东省国资委批准,于2006年与中国重汽“分家”。
“为切实做强做优做大我省、我市汽车产业,重汽集团与重工集团战略合作后,需要通盘考虑两个集团的资产优势和技术优势,通盘考虑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布局,市委认为,由谭旭光同志任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是合适的。” 在中国重汽干部大会上,王忠林表示。
对出任中国重汽“掌门人”,谭旭光何以动情地称之为“回家”?在潍柴动力北京公司,谭旭光娓娓道来:他1977年进入潍柴,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成立,潍柴被划入联营公司,成为其子公司。由此,他成为中国重汽的一员。1998年6月27日,根据中国重汽办公会决议,谭旭光被任命为潍坊柴油机厂厂长,同时是中国集团董事。“是中国重汽培养了我”谭旭光深情地表示。
对今天的“回家”,谭旭光认为是“在‘狼来了’的特殊环境下,要求我们要按照市场的主体、产业链的需要、竞争力的提升,来进行战略性的合作。这不是我,也不是哪一个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如果我们合作成功了,将会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如果我们不合作,谁都没希望。”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家中长子,谭旭光有责任、有能力担当起这个家。
颇具家国情怀的谭旭光,有时很浪漫,他酷爱音乐,喜欢拉二胡。以前潍柴举办大合唱时,常常不请专业的音乐指挥,而由谭旭光亲自指挥。他挥动着手势,特别投入,激情高昂,很多潍柴员工评价说像造诣很深的专业指挥。谭旭光的亲自上阵,无疑拉进了与职工的距离,让职工感受到了他的亲切平凡。
无论企业做得多大,颇具家国情怀的谭旭光,时时不忘责任与荣誉。9月4日,潍柴集团携手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向全球所有合作伙伴、产业链集群发起“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倡议。谭旭光宣读倡议书,呼吁全行业共同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中国。为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潍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57家机构建立了研发共同体,搭建起柴油发动机领域多地域协同项目线上研发管理平台,成为大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的典范。虽然企业发展的风生水起,谭旭光却很低调,不喜欢宣传自己。他执政潍柴20年,期间潍柴备受媒体关注,但媒体的宣传几乎全是有关企业发展的报道。潍柴至今没出过一本书,谭旭光没出过一本个人传记,在潍柴、在山东重工,也看不到一张谭旭光的个人照片。
但颇具家国情怀的谭旭光对企业职工,谭旭光很关心。初到中国重汽,他就把话敞开:“我们中国重汽的人工成本,去年才9万元;潍柴在潍坊小城市,去年的人工成本是12万元。我情况不熟悉,我会慢慢了解,我们慢慢来。”这话,赢来中国重汽领导干部的一片掌声。
重汽人相信,谭旭光“回家”,给“家”带来的必然是荣耀。(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建设行业责编:李梦)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