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机械>>新闻中心>>
从乡镇工厂到工程机械巨头 三一用突破与创新诠释“中国制造”
- 时间:2018-10-24 12:56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图丨三一起重设备参加智利矿难救援
【建设行业.报道】10月12日电,从乡镇工厂到工程机械巨头 三一用突破与创新诠释“中国制造。
1986年,四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踏上艰难创业路。他们在湖南省娄底市道童村利用一栋废弃的养殖场,创办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这便是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的雏形。
经过32年发展,当年名不经传的小焊接材料厂不仅成为全球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更改变着“中国制造”的世界印象。
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快速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国际化民营工程机械企业,探寻其崛起的秘诀。
敢为人先:做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
图丨三一产品在俄罗斯施工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的基础工业非常落后,工程机械没有像样的自主品牌。1985年,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四个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打破自己的“金饭碗”,选择辞职创业。
贩过羊、销过酒、生产过玻璃纤维,但始终找不到出路。翌年,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凑来6万元,在家乡涟源茅塘道童村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因产品适销对路,材料厂快速发展。1991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公司正式更名为三一集团。
同年,向文波这位后被称为“三一战略第一人”的合伙人加盟。之后,董事会提出了“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首先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业。历经三十多年的艰难与困苦、创新与奋斗,三一如今已跻身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三一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战略的成功。当年的‘双进战略’转移,使三一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说。
在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存弊端严重阻碍资本市场发展时,三一敢于首吃螃蟹做“中国股改的试验田”,向证监会提出股改方案。
股权分置改革没有先例可循,没有任何的参照标准,犹如从荒原上走出一条路,这对三一重工管理团队的胆量、勇气、魄力和组织效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流通股股东每持10股流通股获得3股股票和8元现金”试点方案出台后,市场上一片质疑声,股价也一路往下。三一重工遂推出“改为每十股送3.5股派8元现金”的修改方案,并主动提高减持门槛。此方案在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临时股东大会上以99.99%支持率通过。
三一重工因此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时任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局长杨晓嘉评价,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资本市场内生性、基础性的缺陷,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主创新:从“中国泵王”到“世界泵王”
图丨三一泵车
在三一集团展览馆,一台黄色车身红色长臂的泵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国第一台自制37米臂架泵车,它记载了中国工程机械民族品牌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并最终实现逆转的一段历史,也被视为三一“敢为人先、打破恐惧、大胆创新”的活教材。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市场上90%的长臂泵车都是洋品牌。中国当时还未掌握泵车臂架关键技术,37米以上的长臂架泵车只能依靠进口。三一立志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泵车。
“我们调研发现,中国泵车市场以进口的32米臂架泵车为主,36米以上泵车几乎没有。”1998年,总工程师、时任三一重工副总经理易小刚带领十几名年轻工程师果断决定把三一第一台泵车的臂架长度定为37米。
为保证研发进度,研发团队把办公室搬到了生产车间,团队成员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扑在37米泵车的研制上。经过几个月艰辛,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臂架泵车终于下线。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后,三一的泵车臂架长度不断增加,并创造了多个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纪录。目前,三一拥有世界最长的86米钢制臂架泵车。
三一的另一款核心产品超高压拖泵带着这一梦想,也在不断征战世界高度。2002年,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达406米的摩天大楼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封顶,三一拖泵创造了406米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纪录。这是单泵垂直泵送纪录第一次归属中国企业。
“建筑设计有多高,我们就能泵送多高。”这是易小刚的豪言。
此后,“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上海中心、日本阿倍野中心大厦、俄罗斯联邦大厦等世界标志性建筑一次次见证了三一挑战的征程。尤其是在助力上海中心580米主体结构封顶后,三一超高压混凝土拖泵再次成功将混凝土泵送至620米的世界新高。
依靠自主创新,截至今年上半年,三一累计申请专利12070项,授权8751项。“三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从来不受企业预算限制,可以说是需要多少就花多少。三一把研发作为核心能力打造,把企业的发展归结于创新。”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
新旧动能转换:抢抓发展新机遇
图丨三一收购外号“大象”的德国老牌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普茨迈斯特
位于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最快可实现一小时下线一台泵车,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通过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大规模应用,厂房实现了高度柔性生产、离散型制造的流水化装配,人均效率提升了400%,人均产值提高24%,可比制造成本节约1亿元,资产利用率提升8%。
面对工程机械市场从“热”到“冷”的变局,三一快速转型,拥抱互联网,加速推行国际化,通过新技术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旧动能转换。
基于中小企业在物联网信息化建设中遭遇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等痛点,三一在国内建设首个本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
“根云通过控制器、物联模块和M2M实现设备数据采集,实现传输和云端接入。”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说,根云就是要协助企业更加迅速、更加方便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目前,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已是中国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除了用数字化果断变革,三一同步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一方面成立“一带一路”战略小组,推进风电、矿产、港口、住宅工业化、油气化工五类优势项目“出海”;一方面与中建、中国铁建等大型中资公司合作,“抱团出海”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向文波告诉记者,三一70%至80%的海外销售分布在“一带一路”这条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上。
目前,三一已在海外完成美国、德国、印度和巴西四个研发制造基地和十个海外大区的全方位布局。自2013年开始,三一海外销售已连续五年超过百亿元。今年上半年,三一海外销售超过70亿元,同比增长近20%。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说,国运兴起的时代,是企业发展的绝佳时机。三一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打造“一带一路”的领军企业,并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先进制造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王达)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