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机械>>新闻中心>>
盘踞行业第一15年“永不满足”,徐工起重机如何开启下一征程?
- 时间:2019-08-29 08:48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我在非洲考察期间,联合国环境署的官员告诉我,在非洲大地上经常看到两个品牌:一个是华为,一个是徐工。”尽管站在烈日之下,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却丝毫不见疲态,他的语气中带有三分激昂、三分期许、三分自豪,以及一份对自家品牌开疆扩土的由衷喜悦。
作为徐工的掌门人,王民的作风向来朴实、从不带半点浮夸,他此次在“2019徐工起重新品客户体验暨服务品牌价值承诺发布会”的讲话,更是延续了一贯的踏实作风,没有虚言、字字真诚。
但是,徐工的起重机械板块这里,懂行的人似乎都觉得,值得迎来一波夸赞。毕竟,作为徐工的“门面”产品之一,徐工起重机械常年盘踞国内市场第一,龙头老大的位置几乎无法撼动。尤其在2019年,徐工起重机械在国内市场,辉煌依旧。 1了不起的徐工起重机械 “上半年,徐工起重机械国内市场销量和收入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持续稳固在50%高位,220吨以上大吨位更是以超过60%的占有率,拉大领先优势,牢牢占据领先地位。
50%的市场份额是什么概念?不管在哪一个领域,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徐工起重机械却已经将这个数字持续了数年。
而在其他方面,徐工机械副总裁、起重机械事业部总经理孙建忠宣布:“上半年公司创新成果频频爆发:3月面向全球发布了G一代“东南亚、中东非洲机型、俄罗斯机型、南北美机型、欧洲机型”等38款海外机型,1~7月份出口累计发车超700台,销售收入近8亿元;5月,7款系列G1代品质升级版上市,再度引发行业强烈关注,200多项升级重新定义了起重机高品质标准。同月,全球最大、性能最强全地面起重机XCA1600在河北的首秀中,完美吊装140米风机,打破全地面起重机吊装高度世界纪录。”
但是对于徐工,以上这些既可以说是成绩,也可以说只代表了过去,当下如何?未来又该如何?这才是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
也正是这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事作风,“永远着眼于未来”,才有了此次“2019徐工起重新品客户体验暨服务品牌价值承诺发布会”的举行。 2一场隆重的发布会
业内最“懂行”、最“专业”的近500位吊装客户,以及来自央广、新华日报等多家广播电视、新闻报社、行业杂志的媒体记者……这样隆重的阵容,足以让人看出徐工对于此次发布会的重视程度。
尽管夏季烈日炎炎,露天发布会的现场气氛却十分热烈,现场应邀而来的几百位客人都被正在驶出的一辆辆起重设备所吸引,掌声经久不断,激昂的音乐背景下,明黄色的起重机在蓝天的映衬下尤其显得酷炫,扎扎实实体现了一把工程机械独有的“浪漫”。它们在驾驶员的灵活操纵下,徐徐驶出厂房,依次在展场排列成“W”造型,这是“WORK HARD”和“WIN”的双重寓意,也是徐工祝福所有奋斗者在努力拼搏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这些起重设备,来头都不小。
新产品一共18款,徐工是这样介绍的:
在此前推出38款2019年G一代全球版起重机后,徐工再进一程,以领军者的姿态将“G1领航版”推向舞台中央。同样系出全球唯一起重机技术平台——G一代体系,G1领航版继续以过百项可靠性提升,5%节能升级和细微到毫米级别的微动性提升,傲视全球起重机应用领域。
另一个“明星”,当属全球起重机市场生命力最持久、市场影响力最广泛的K系列“同宗”——KC经典版产品。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KC系列产品在可靠性、品质和性价比上,正在又一度开创历史新高。
顺应产业升级,在变化中开创全新未来——另一款正在谱写“环保”性能新篇的徐工国六高能版起重机,9款产品应势登场。投入数年反复验证、测试的国六款产品,在“绿色”、“环保”方面早已先人一步;借此,完美解决了重点城市起重机上牌、过户和增值保值的行业难题。
要知道,这并非徐工起重机械2019年的首度推新,如此快速且高效地提升产品价值与等级,可见徐工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3研发与智能制造的“强投入”
“2018年以来,企业新投入5.5亿,引入智能制造生产线、优化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升级检测模式与手段,全力打造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起重机制造工厂,目前,我们在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制造工艺技术提升工程、品质提升工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效,9条智能化产线完成布局并投产运行、新增149件在线化检测设备的投入使用,敏捷、柔性化的生产制造体系,为提升起重机产品品质提供坚实保障。”孙建忠介绍说。
“离开技术创新,徐工就会失去壁垒。”徐工在研发上的投入一向持续且巨大,这并不仅仅体现在对独有的研发平台、实验平台、测试平台等的长期巨资投入,徐工近两年来,先后投入千人次技术工程师深入市场,倾听客户心声,收集万余项客户创新建议,针对不同应用工况、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貌特征、不同使用需求,来持续优化升级产品,以提升产品应用的高适应性。
而所有这些努力,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上,本次徐工起重机械面向全球发布的18款产品,应用9项G1核心技术,其中2项全球行业首创技术,3项行业首发技术,4项国际先进技术,申报国内专利111项,授权海外专利15项共32件。
“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都将延伸到用户的价值提升上。”徐工这样宣布。在此次发布会上,徐工再次首开行业先河,创造性的引入“体验+测评”的模式,从全国数十万起重机客户中招募专家级客户,其中的10位被聘请为徐工起重机首批客户测评官,受邀上机评测新品、分享实测体验、提出改进建议。
据悉,产品评测官来自各个吊装施工领域的大咖,对于徐工产品的设计、改进,这些评测官有权限直接和企业进行沟通,并代表所有用户,对徐工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将产品设计、研发和服务评价的权限,这么直接地下放给用户,足以体现徐工起重机械对自身产品的自信。”与会用户这样评价道。
尽管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十足、令人“熏熏然”,但这恰恰得益于徐工内心一贯的冷静与坚定。长期雄踞行业第一是荣誉不假,但却丝毫没有冲昏徐工的头脑,徐工一直将客户放在第一位,而真正能够吸引客户的,却是企业最基本的“两大核心”——产品与服务。 4“两大核心”的同时升级 除了18款最新产品之外,徐工此次还有一项重磅发布——“126”金专服务品牌价值承诺,这是徐工行业首创的、起重机行业服务的“金标准”。
“中国起重机市场保有量堪称全球第一,而使用工况恶劣程度亦在世界少见。”在王民与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领导班子的共同启动下,“126”服务品牌价值承诺正式向行业全面推出,刷新了全球起重机市场的服务标准。
服务承诺发布的同时,徐工起重机械2019年第二批“金专服务”分队也整装待发。继第一批7只服务小分队、30多台服务车踏上征程后,第二批服务分队人数和硬件的规模再上一层楼。发布会当天,18只服务小分队,38台服务车,也将承载兑现新服务承诺的重任,奔走全国。
“之于用户,服务代表着体验和价值;之于徐工起重机械,服务代表了对市场、对用户的重视与尊重;而之于行业,服务则代表了,徐工作为产业领军者,走出价格战,走出单纯规模竞争,走向高价值、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与信心 。
”
“服务,尤其是超值服务,绝对是中国吊装用户的一个最大痛点。徐工起重机械要打开更大的格局,就必须在服务上做得更好更强。”徐工起重机械营销公司总经理张汉徐表示。与其高调言语,不如在实际行动中求得真章。此次发布会,将徐工起重机械的“服务品牌”、“服务承诺”,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体验和监督下。
“在服务品质和价值提升上,我们不会给自己留任何余地。”孙建忠坚定的说。
5“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没有任何捷径” 在整个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中,徐工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企业溯源于许世友将军麾下1943年创建的鲁南第八兵工厂,76年来,一步步成长为30年中国第一、跻身世界工程机械第6位的装备制造国家队。而距离工集团的成立,也已经足足三十年了。
或许正是自战火硝烟中而来,徐工一直有着非一般的“好斗”基因,它同红色基因、报国情怀相融合,孕育出徐工独具特色的“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也使得徐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引领者。
在王民眼中,徐工在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是第一品牌,但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必须可以和传统老牌的跨国公司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
徐工起重机械的成就斐然,早在2012年就荣登全球移动式起重机第一位,去年更是荣获“中国工业大奖”的殊荣。而令王民很高兴的一点,是徐工的一大批自主培养的工程师们已经在业内都成为了大咖级的,徐工很多的标准也上升为国际标准。尤其对于起重机产业而言,作为徐工集团的支柱产业板块,一直在奋斗,也一直努力走在行业前列。
王民一直欣慰于徐工起重机一直在引领行业的每一次升级和重大成果的突破。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周期性调控和市场规律的变化,我一直在关注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任何时期,都能够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和全球用户传递强大正能量和高价值。我也是要求起重机事业部的领导班子,要深入到市场一线,倾听和收集客户的需求,真正和用户融为一体,同奋斗,共成长。
“竞争使我们强大,战斗使我们更勇敢。”在王民的不断要求下,“坚持走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的”的“三高一大”指导思想早已在徐工落地生根。伴随着“三高一大”的创新战略和“技术领先、用不毁”做成工艺品的产品金标准被坚定执行,唯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让徐工进入“全球前五前三”目标走向现实,最终实现“珠峰登顶”
徐工起重机械是徐工集团发展历史最悠久,且在细分市场数十载保持领先的板块,但他们自己却深知:“未来持续发展,如同巨轮行驶,决不能一蹴而就,坚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长远的布局和宏大的抱负,都是缺一不可的驱动轮。”唯有这些在落地为新产品方阵和服务体系升级后,一场新的未来图景,才会真正开启。
如王民所说:“在海外布局和主营收入上,徐工也在大踏步的走出去。想实现前五、前三的目标,我们希望国际化收入能达到50%,很重要一点就是国际化战略要不断推进,国际化的布局要更加精准。今年上半年,徐工品牌及自营出口再次荣膺中资品牌双第一的桂冠,并且不断拉大领先优势。”
(责编:王达)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