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程机械>>技术·维修>>
将“就地热再生列车”技术引入市政道路养护
- 时间:2016-03-02 12:34
- 来源:建设行业信息网
【建设行业 报道】长约80米、形似小火车,行驶在破损道路上,所经之处,龟裂、破损的路面如魔术般地变成了一条崭新的沥青车道。
来自重庆高速集团消息称,这种高效环保且对道路通行影响小的“就地热再生列车”技术,已经成为维修重庆市高速公路的新助手。
仅2015年,这套“列车”就维修了我市高速公路近20万平方米。有专家建议,该新技术应在重庆市市政道路和区县道路维修方面大力推广。
“再生列车”修补高速路不用封路
多年来,负责重庆市高速公路维修的重庆高速集团下辖的重庆通力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公司),一直致力于道路维修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养护工作,特别是在低碳、绿色养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2005年开始,通力公司在重庆市高速公路维修中分别开展了沥青混凝土厂拌冷、再生和现场冷、就地热再生等多项技术应用实验,逐步摸索和掌握了适应我市山区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的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系统养护技术。
2014年,通力公司从德国引进的这套先进的路面“绿色养护”列车,被业界称为“就地热再生列车”,业内形象地将其比喻为“道路美容医生”。
据介绍,传统公路维修工艺通常采劝开膛破肚”的老办法,特别是路面挖开后,用普通办法回填,工艺流程较多,维修时间长、造价高,容易造成堵车,路面还容易凹凸不平,造成扬尘污染。同时,传统工艺因为自身存在缺陷,如施工冷接缝会因雨水下渗造成新修好路面短时间内发生损害。
“就地热再生列车”技术则大大避免了以上问题。该列车由两台路面加热机、一台铣刨复拌机和三台压路机组成。
加热机可将路面温度加热到130℃以上。铣刨复拌机把地面翻松的同时,搅拌好道路所需的沥青等材料并摊铺在路面。紧随其后的压路机,对沥青路面进行整平、压实。
不仅如此,施工路段也没有中断交通,实行的是半开放交通:只占用施工的车道,另外车道则正常通行。道路压实后,只需几小时降温后,新路面就可行车,完全实现“当天开挖、当天回填、当天通车”,彻底解决了“马路拉链”给市民们带来的出行干扰。
据介绍,该列车以每分钟1.5-5米的速度前行,一天可维修1.5公里路面,工作效率是传统技术的3—4倍。
采用该技术维修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对该列车的方便和高效赞不绝口。重庆高速集团南方营运分公司称,按照传统维修方式,需对道路进行单道双通,通常会造成大堵车,而该技术则只需对维修的车道进行占用,对其他车道通车不会产生影响,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道路拥堵。
重庆市高速路每年可减少弃渣50万吨
传统道路维修时,大量的翻挖、铣刨下来的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特别维修又要使用大量的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就地热再生列车技术’实现就地加热、翻松、复拌、摊铺、整平等工艺为一体,形成流水化作业,可一次成型新路面。”重庆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郭小宏称,这种技术使原路面材料实现100%再利用。
“该技术只需约10%的新材料,极大地减少了沙石等原材料开采,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与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相一致。”南方营运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说,按照重庆市目前2500公里高速公路营运里程来看,按10年一个大修周期进行计算,平均每年能减少废料弃渣近50万吨,如弃渣按1米厚堆放,可节约土地250余亩。
同时,该技术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按照一棵生长30年的冷杉可吸收111公斤二氧化碳来计算,50万吨路面原材料的再生利用等于树龄为30年的冷杉约600万棵。
使用该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错。据测算,沥青路面铣刨修补时,路面深度每增加1厘米,每平方米成本就会增加15元,铣刨深度一般都在4—5厘米左右,修补成本便达到了60—75元。
从目前我市“就地热再生列车”已经维修好的近20万平方米公路计算,可以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专家建议在市政或区县道路推广
尽管如此,目前“就地热再生列车”技术在我市尚处起步阶段。
据介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公路的废旧料重复利用率达到80%。德国1978年就已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美国的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已是常规,能节约成本10%至30%。日本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率已超过70%,政府按照企业使用废旧沥青的数量给予补助。许多国家还明文规定,回收利用率不达标就不许再生产。
目前国内,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市也在推广该技术。有专家表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就地热再生列车”技术符合绿色发展要求,推广这一技术,是交通行业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该技术在整治“马路拉链”同样效果明显。未来该技术可以在我市市政公路和区县公路维护方面大力推广使用。建议重庆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策引导相关部门在路面维修时,对路面废料采用再生利用技术。
(责编:王涵)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